第2次本地化与翻译交流会的感想
发表日期:2008年3月28日 共浏览3799 次
作者:nemo
【编辑录入:giltworld】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原文链接:http://bbs.giltworld.com/dispbbs.asp?boardID=37&ID=673&page=1
一、国内本地化行业发展形势
-
国内本地化行业发展形势堪忧,仍处于自由竞争的无序发展阶段。
- 国内本地化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行业标准、软件工具等为国外(LISA,Lionbridge,SDL等)所提供。
- 国内本地化行业的先驱企业如博彦、文思已经成功转型为软件外包,本地化仅作为附属业务。少数几家专著于本地化业务的公司发展稍好,中等规模以上的公司或从事本地化业务部门估计平均雇员70人。多数公司仍然规模小,为初期经营型,只能专注于下游业务。
- 由于地缘关系,国内公司多提供东亚语言服务。但行业价格竞争惨烈,利润率一般较低。
- 对内,中国本土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市场需求(中文到其他语言)小,伴随着少数中国知名企业如华为,联想等走向国际化,市场需求缓慢增长。但面临着英语为第一语言的难题,这种困境由中国经济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对外,仅有少数几个企业开始寻求欧美客户,与国外公司竞争。但面临资金,国际化人才,客户信誉度,翻译资源,相匹配的企业管理等全方位的劣势。唯一的有利因素是软件外包大环境下的中国概念。
- 所以,国内行业中暂时还没有出现占据大量市场分额的领先企业,或足以和国外领先者(Lionbridge,SDL)相抗衡的公司,这说明国内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
-
国内本地化公司的发展机会:
-
成为垂直细分市场(如汽车,金融,IT等)的NO.1,高质量的专业翻译队伍或翻译合作伙伴是关键。
-
利用软件外包的东风,大力开拓欧美市场,发展为中国的MLV。
-
为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一流企业提供全面的GILT咨询服务。
二、行业交流会议建议
-
由于时间场地的限制,自由讨论环节没有展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
没有对本地化公司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客户需求的挖掘等等,当然,这也是以后会议需要进一步做的事情。
- 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建立一套基本的会议机制,构建人员组织,有望办成中国本地化行业的行业会议或成为中国本地化行业的行业协会。
- 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将会议主题分类,比如商务的,技术的等。
|
|
|
上一篇:参加“北京第3次本地化与翻译交流会”的感受 |
下一篇:北京第4次本地化行业研讨会欢迎词和闭幕词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