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华伟,原北京莱博智公司高级项目经理,现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本地化业务部高级经理,编著出版《软件本地化》和《本地化与翻译导论》两本专著。
本文是他2006年前后写的一篇随笔,回忆了与他共事的一位国际本地化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方式和方法,虽然本地化和翻译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但是本地化项目管理的内核并没有变化,继续启迪读者思考如何成为一位职业本地化项目经理。
本文征得作者王华伟同意,首次在“本地化世界网”发表,原文标题是“本地化项目管理实践”,发表时编者修改成现在的主标题,并添加了二级标题。
崔启亮
本地化世界网主编
2012年5月7日
目录:
- 忙而不乱 杂而不烦
- 项目计划:最显功力的是全局视野
- 项目发包:多走一英里
- 项目沟通:简明、扼要、规范
- 项目跟踪:变是唯一的不变
- 项目提交:巨细皆无遗
正文:
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 PM,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达成的途径亦各相异,这里也没有什么固定的答案。
假定我们不能指望个体在各个方面均臻完美,则我们至少可以在某一特质上精益求精。从寻常的角度来看,作为项目管理团队的一员,与任何其他同事相比,我们可能未必有十二分的勤勉,也未必能够做到十二分的严谨(何况我们未必在这些方面就输于他人了),但是我们首先一定要足够地聪敏。
SMART 这个词,蕴含着多重况味,你能理解几分,就先做几分好了。从那些做得很好的人们身上可以发现,成为一名优秀的 PM,固然和某些与生俱来的天份与悟性相关,但更多地倚赖于一些特定的做事方法。这两个方面,SMART 都涵盖到了。
PM 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呢?我期望它是足够地 SMART。一方面,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这个团队的每名成员,聪敏是一个基本的特质,它确保我们在任何事情的反应上都能够表现得足够聪明和敏捷,换言之,予外人以灵气涌动的征象;另一方面,它亦确保我们在任何项目的处理上都能展现得足够科学与职业,换言之,我们能够有完全专业的做事态度和方法可资依循。
SMART (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Timely),当你走近,请你静听;而当你终于能够走过,另一道风景已然呈现。
一、忙而不乱 杂而不烦
大抵一般人谈起项目管理,想到既然和管理沾边,必然少不了恣肆纵横、恢弘捭阖,总归要高屋建瓴,气度非凡。我在未入此门之前,也曾经抱了一些这样的单纯幻想。然而,只要生活还是由柴米油盐组成,我们就免不了陷进繁忙琐碎的细节里面去,在日复一日的堆砌与雕琢中度过韶华岁月,无论你是否认同,它都是既定的实情。
因为所处行业性质的缘故,近几年来,我差不多都做着生产型的项目管理工作,再具体一些讲,就是软件的本地化项目管理。本地化这东西,许多人也许还陌生,在你实际所用到的任何软件里面,是基本上看不到本地化痕迹的。用流行的术语讲,它是非常单纯的“幕后”工作,为他人做嫁衣裳,收取一定的劳务报酬,如是而已。
先前的两年里,这工作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既忙且乱,既杂且烦。到第三年里,因为机缘巧合,和一位韩裔美籍的同行共起事来,这人就是我要记一记的 Y,负责 XX 客户所有项目的多语言本地化管理。
更多精彩内容,请单击图标下载浏览:
 从优秀到卓越:本地化项目经理修炼之路.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