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本地化服务产业高层论坛于12月10日在深圳召开。国际、国内语言服务提供商、语言服务需求方、高等院校、政府机构、行业协会、语言服务工具开发商、投资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代表12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以“企业国际化与语言服务”为主题,议题包括本地化服务供应商的选择、评估与管理,多媒体本地化技术,企业本地化推动全球化,翻译及本地化语言服务领域的新技术与新趋势,语言服务业务模式创新,产学结合的翻译及相关人才的培养等。
论坛为期一天,上午为论坛开幕式和主旨发言,下午为两个专题分论坛,分别是语言服务提供方企业与语言服务需求方企业论坛(简称“企业分论坛”),翻译硕士专业(MTI)院校与语言服务企业和技术企业交流论坛(简称“校企合作分论坛”)。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译协本地化服务委员会主任赵常谦和深圳市译协会长王宗维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论坛由中国翻译协会、深圳市翻译协会主办,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承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创思立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石易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SDL International、北京永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对会议提供了支持。
一、 主旨发言
论坛邀请了美国Dig-IT! Consulting公司创始人和总裁安德鲁·劳利斯(Andrew Lawless),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主任陈圣权,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总裁蔡国枫,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平洪分别就翻译行业的未来发展,产品本地化过程中的挑战,企业国际化与语言服务,优化校企结合,提高MTI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等内容做主旨发言。
(1)Andrew Lawless,Collaboration - The Next Evolution in the Translation Business (安德鲁·劳利斯,协作-翻译行业的新进程)
安德鲁在演讲中总结了翻译行业的发展趋势:翻译业务流程自动化,获取语言资源胜过拥有语言资源,翻译质量需要重视最终用户的力量,语言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混合翻译方法(机器翻译、翻译记忆、大众外包、人工翻译、创造性翻译)。
(2)陈圣权,产品本地化中的挑战
陈圣权提出产品本地化的成功要以本地用户体验为中心,以流程和技术为依托,与语言服务供应商合作。在产品本地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产品发布周期短,可视化翻译不成熟,语言专家的资质问题。为了提高语言服务能力,建议加强基础服务,提倡技术创新,增强用户体验,树立行业品牌。
(3)蔡国枫,企业国际化与语言服务
蔡国枫介绍了国内展览业发展情况和对语言服务的需求。他指出,目前国内存在的问题是行业译员稀缺,翻译公司的服务能力难辨高低,综合服务能力不高,境外语言服务不足。为此,希望在中国译协的协调下,在以下方面努力:让客户了解语言服务的重要性,让客户企业更容易地找到语言服务企业,让客户企业更加信任语言服务质量,语言服务企业增加服务内容和专业化。
(4)平洪,优化校企合作,提高实践能力
平洪指出MTI办学的要素包括:定位,教学,师资队伍,实践,学位论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性课程超过80%,实践性师资队伍超过80%。MTI高校与政府部门,国际会展机构,语言服务企业和语言技术企业共建专业实践基地。消除校企合作的几个误区:MTI院校过于依赖翻译实验室,MTI院校过于依赖翻译软件,翻译企业过于追求利润,翻译企业技术质量过于低下。提出通过对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进行规范认证,实现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双向受益。
二、 企业分论坛
企业分论坛是语言服务提供方和语言服务需求方对话交流的论坛,演讲者由双方“结对”演讲,内容包括语言服务的技术分析、质量管理、流程设计、商务协作和模式创新等。
(1)本地化服务商的评选
演讲人:
徐彩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业务支持部经理
魏泽斌,北京创思立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两位发言人指出,提出语言服务供应商的选择标准时需要综合考查供应商的历史/现状/成长模式,发展战略和商业理念,项目流程和支持架构,团队素质和规模,行业和项目经验,沟通能力,质量保证体系,试译质量评定,现有和历史客户评价和访问,后续支持能力。对基于项目的短期供应商和长期合作伙伴的选择需要不同的考查标准。
(2)面向国际市场的多语服务与价值链管理
演讲人:
杨颖波,北京莱博智环球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
力是,江苏通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EO
杨颖波的演讲内容为多媒体本地化最佳实践,在演讲中提出了多媒体的概念(文字、语音、视频、交互、动画),分析了各类多媒体文件的组成与特点。对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文件从本地化服务供应方和本地化服务需求方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了影响本地化成功的关键因素。最后总结多媒体本地化的三个特点,成本高,过程复杂,处理周期长,大文件传输量大。
力是在演讲中提出了语言服务的不同级别(Level)以及客户关注的问题。列出了语言服务的流程,业务定位。以真实项目案例分析了大型语言服务供应方和中小型语言服务供应方合作共赢的实现方式,涉及质量评估,执行能力,优势和挑战。通过案例实践表明,不同级别的语言服务供应商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协作共赢,面向国际市场,提供更多语言服务,改进语言市场的价值链管理。
(3)本地化语言质量与管理
演讲人:
黄世雄,甲骨文软件研究开发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全球产品翻译中心语言专家
蔺熠,北京天石易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世雄从语言服务需求方的视角,以甲骨文公司为例介绍了语言服务需求方对供应商的期望和要求,质量管理模式。对供应商的期望和要求包括项目管理,项目沟通,语言质量等内容,希望供应商紧跟行业标准和趋势,培训译员正确使用工具。甲骨文公司对语言质量管理分为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质量标准分为准确性、术语管理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希望供应商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自主完成语言服务项目,不要过多依赖客户方的支持。
蔺熠从语言服务提供方的角度介绍了语言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内容。提出了由于本地化与翻译工作内容不同,二者的质量控制方法也不同。本地化的质量控制包括流程设计,人员准备,人员培训,工具准备,项目管理。归纳了常见的本地化服务类型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常见的本地化服务包括软件本地化,网站本地化,市场宣传材料的本地化,多媒体本地化。总结了本地化质量控制的核心是了解业务要求,严谨的流程实施,合格的经过培训的人员,开发和掌握合适的工具,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和人员。
(4)语言服务行业的技术与商业创新
演讲人:
林怀谦,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
赵杰,博芬软件(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怀谦围绕敏捷本地化技术展开演讲。首先介绍了当前日益流行的软件产品敏捷开发模型,由此需要引入产品敏捷本地化模型。敏捷本地化的特征是频繁和众多小的交付,适应需求的变化,更紧密的沟通交流,流程需要尽可能自动化。敏捷本地化模型对语言服务供应方的挑战是没有最小工作收费(Minimum charge),更多的交付,快速解决方案,项目管理面临更大压力。语言服务供应商采取的有效措施是以工作时间而不是以翻译字数报价,做好项目计划,提高流程自动化水平,高效的专业团队,频繁和有效沟通。
赵杰围绕语言服务商业创新进行演讲。首先列举了在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中,语言服务行业面临的三个挑战:海量待译内容,待译内容碎片化,快速实时交付。接着分析了语言服务行业的机遇:中小型企业全球化趋势带来更多的语言服务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语言服务带来了更多市场。介绍了以多语言产业情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代表的语言服务商业创新。
三、 校企合作分论坛
高校分论坛是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高校)和语言服务人才需求方(企业)对话交流的论坛,演讲者由高校和企业人士“结对”演讲,内容包括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方式,企业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语言服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高校MTI本地化和技术写作课程教学实践等。
(1)MTI教学实践与企业人才需求
演讲人:
王华树,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教师
黄翔,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本地化事业部经理
王华树在演讲中提出了MTI高校在教学中要重视差异化人才培养,满足信息化时代社会对翻译人才的新需求,提出新时代的语言服务行业需要新一代的语言服务人才和教师。为此需要加强企业参与MTI高校课程设置,企业教师进课堂,校企翻译项目合作。介绍了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在加强高校与企业交流合作,成立博雅语言服务工作室的探索历程和实践经验。提出通过政府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高校专业化教学,实现差异化和实践性教学,培养服务市场需求的语言服务人才。
黄翔在演讲中首先提出大学作为“人力资源提供商”应努力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详细需求,并提供适合需求的人才,企业应更积极、努力地帮助大学更好地培养适合需求的人才。为了解决初级人才培养问题,文思设有文思大学,建设高效人才培养体系,与高校进行“3+1”,“2.5+1.5”,“3.5+0.5”的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全国已经有200多所高校与文思公司合作。最后详细介绍了文思大学的“校企联合培养实验室”项目,将企业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用人方式应用到培训体系中,全真模拟公司化用人机制,通过基于多种信息化系统的云教育服务平台,创建实习生岗位晋升激励机制,使学生有目标、更主动参与项目实训和课程学习,短期内具备顶岗工作的能力。
(2)MTI教学与企业实习就业
演讲人:
闫栗丽,传神联合(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校事业部总经理
曾立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闫栗丽的演讲题目是“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模式探索”,介绍了传神公司“高校语言实训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教学系统、开放式实训平台、校企合作计划四个部分组成,整体覆盖教学、实训、实践、合作环节。列出了企业能够为高校提供的技术和资源,提出了企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包括语言能力,职业素养,知识体系,学习能力,工具应用能力。提出了MTI高校教学的建议:翻译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急需增加翻译项目、翻译团队、现代翻译工具的职业技能实训课程。
曾立人在演讲中首先指出了当前翻译专业学生就业的问题,第一是学生不愿意进入翻译行业,第二是学生的翻译能力不足,对当前MTI和翻译本科专业的前景表示担忧。提出了企业通过市场和技术方法寻找出路,高校缩小翻译专业招生规模,改变教师评价机制,按市场需求设置课程。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翻译专业课程发现,国内大多数高校的MTI课程与学术型硕士课程差别不大,实践型课程细分不够,理论课程较多,偏重文学翻译,大部分教师没有翻译企业工作经验。提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积累公共语料库,淘汰当前不具备实力的翻译公司,提高翻译行业的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翻译行业。
(3)企业与高校合作的MTI教学实践
演讲人:
张勇,科多思(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区域经理
崔启亮,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秘书长
张勇的演讲题目是“中国技术写作市场需求与行业实践”。首先介绍了国内技术写作职位的市场需求,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对比了美国和中国在技术写作职位的招聘数量,美国的招聘数量接近中国的10倍。接着列举了技术写作职位的行业分布,计算机软件,通信,计算机硬件和电子行业成为最大需求行业。未来对技术写作职位有较大需求的行业是汽车、机械、设备、重工、文字媒体出版。最后介绍了科多思公司为北京大学开设“技术写作”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包括技术写作概况,全球化意识,文档类型,写作风格,写作工具,计划与控制等。
崔启亮的演讲题目是“MTI本地化课程教学实践”。首先介绍了MTI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人才,分析了企业最紧缺的职位分别是高级译审、项目经理和高级翻译人才。提出了高校MTI课程设置的原则是满足培养目标,适应企业要求,突出办学特色。接着介绍了作者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开设的三门本地化课程的学习内容,分别是“本地化翻译”,“翻译项目管理”和“本地化工程”。提出了课程内容设置遵循“项目驱动”、“对象驱动”和“技术驱动”的“三型驱动”方法,课程结构包括“教学幻灯片(PPT)”,“教学案例”,“参考材料”和“课外作业”的“四层结构”,采用“案例式”,“分组式”,“网络式”,“互动式”和“渐进式”的“五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4)语言服务科技发展新趋势
演讲人:
陶慧,思迪软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大中国区市场负责人
崔勇,北京永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陶慧的演讲题目是“SDL GIM — Web & Mobile Change the Life(SDL全球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和移动应用改变生活”,首先提出了经济全球化需要“思想全球化,行动本地化”,以满足用户体验为中心,重视产品文档的阅读需求和多媒体方式。企业需要采用信息内容管理技术满足这些需求,包括内容创建,内容管理,翻译管理,多渠道发布,用户体验优化等工作。未来企业的内容管理将以XML为代表格式,采用内容云管理,结构式信息数据存储,通过应用机器翻译等技术,实现即时和全球交流。 崔勇的演讲题目是“以用户为中心,提供高品质语言技术与服务解决方案”。提出语言服务和技术企业为应对全球化和本地化的需要,需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提供高品质语言技术与服务解决方案,实现语言服务提供方与语言服务需求方合作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