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联系本站 English
首页
| 登录论坛|
| 新闻 | 观点 | 本地化 | 培训 | 测试 | 招聘 | 国际化 | 知识库 | 专题 | 会员区 | 本站月报 | 关于本站 | English |
用户: 密码: 验码: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观点>>本地化

本地化行业与经济全球化
  发表日期:2009年5月26日  共浏览13325 次   出处:中国网    作者:马显荣  【编辑录入:giltworld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来源: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created/3624/44_1_0101_desc.htm

嘉宾:SDL中国公司总经理 马显荣
时间:5月18日 14:00
简介:最初本地化是跨国公司进驻中国打通语言通道的手段,而如今本地化逐渐成为中国公司走向世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经济的全球化引发市场的全球战略,在这个大背景下,本地化行业的发展将会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怎样的作用?敬请关注18日SDL中国公司总经理马显荣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最初,本地化是跨国公司进驻中国,打通语言通道的关键。而如今,本地化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关键步骤。经济的全球化引发了全球市场战略,在这个大背景下,本地化行业将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怎样的作用?我们今天的栏目邀请到英国SDL公司中国大区总经理马显荣和我们在栏目中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马经理你好,欢迎您来到中国访谈。

(2009-05-18 13:53:20)
[马显荣]:

谢谢。

(2009-05-18 13:54:37)
[中国网]:

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本地化?

(2009-05-18 13:55:06)
[马显荣]:

本地化这个概念起源于IT公司,特别是软件公司,像微软这一类型的公司。在早期的时候,他们的产品只提供英文,像英文的软件和产品到中国以后不是那么好用。假如说现在拿诺基亚的手机,它的上面全部是英文,你肯定觉得别扭。这样的话,这些软件公司和IT公司就想到把产品卖到哪个国家,就要翻译成哪个国家的语言。同时,要做相应的调整。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英文中,年、月、日的顺序和中文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国可能是月、日、年或者是日、月、年,到中国按照这个顺序就不可以了,所以到中国就要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排。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就是根据这个国家要做相应的调整,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我们称之为本地化。

本地化从广义来讲,它其实不仅仅是翻译,还有一些其他的调整。比如说有些国家的宗教习惯,比如英文中这么说没有问题,但是到这了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问题就需要调。

(2009-05-18 13:55:40)
[中国网]:

有一定文化背景的差异。

(2009-05-18 13:58:29)
[马显荣]:

在政治方面也要这样。比如以前叫台湾,到了中国要叫做中国台湾地区。各个国家都有它的规范,规范要调,调的东西很多。根据那个国家的市场情况和文化、制度,以及它的宗教、规范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个过程就是本地化。

本地化里面非常大的一块就是翻译,它很大的工作量是翻译,语言的本地化占了所有的本地化的非常大的比重。所以说,往往狭义的本地化主要是指翻译领域的本地化,就是语言的本地化。我们在做语言的本地化的同时,也会做和语言相关的调整。比如说文化、制度、措施上的调整。这就是本地化。

本地化有几个特点:一个是现在形成一个标准,就是以英文作为原语言。因为现在全世界的国家要把这个东西翻译成很多语言的时候,只有从英文开始最容易,如果从中文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国家找不到从中文直接翻译语言的人才。这是第一个方面。

(2009-05-18 13:59:11)
[马显荣]:

第二个方面,本地化是以母语翻译作为行业标准。比如在中国要把产品翻译成法文,也许你能找到中国非常精通法文的人,但是这种人比较少的。如果到法国找,能够把法文写得非常好,就有很多。所以在当地讲母语的人做翻译,如果他是当地的职业翻译,他能够达到起码的标准和水平。所以本地化的一个标准就是母语方面。

第三个方面,本地化产生了多语言的需求。像一些大公司,像微软,它的产品要推向全世界很多国家,它要翻译成很多种语言,往往是三十种、五十种,甚至上百种语言,就产生了本地化从英文到多语言的局面,与传统的翻译有比较大的不一样。

(2009-05-18 14:00:27)
[马显荣]:

还有一点,在流程上也不一样。传统的翻译,我们基本上是从中文到英文,翻译完了差不多就可以了,本地化涉及到翻译的前期处理。在翻译的前期,因为它是针对产品来进行本地化,产品的本地化会有软件的用户手册,有软件的界面,还有在线的东西,很多东西都有一些格式和技术上的问题。比如说软件界面,要从软件里面怎么把文字抽出去,用什么格式存放,翻译以后怎么倒回去。现在很多文档都是网上的,网上页面的文字和软件是互相在一起的,在翻译过程中怎么保证这些软件本身没有因为翻译出现失误把软件搞乱了,这就需要一系列的前期和后期的处理。

在翻译的过程中,文档的量比较大,尤其是一些产品的用户手册和技术资料,有非常多的文字,可能是上百万字。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从英文翻译到世界各种语言,比如说翻译30种语言,一百万字30种语言就很多了。这个时候,大家就想到怎么样节约成本,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从软件技术上提高翻译质量和节约成本。这样就产生了对翻译和本地化这个行业能够提升效率和节约成本的软件体系。

SDL公司就是这个领域的软件的主要提供商,全世界的职业翻译80%都在用我们的软件。

(2009-05-18 14:01:50)
[中国网]:

请您介绍一下SDL公司的主要业务以及SDL公司总的情况?

(2009-05-18 14:03:01)
[马显荣]:

SDL主要的业务我们称之为我们提供GIM解决方案,就是全球信息化管理。这个意思是刚才你提到我们要促进经济的全球化,让企业在全球部署它的产品,怎么能够让企业在全球市场快速、高效部署它的产品,同时能够节约成本?这个时候它需要两个方面:一是需要配套的软件,SDL公司就提供这个领域里面的专用软件。另一方面,提供相对应的服务,主要是指本地化的翻译服务。SDL的软件在这个领域提供从写作到翻译,到出版的整个过程的软件都提供。我们的服务从英文到世界各种语言都有服务体系在提供。

(2009-05-18 14:03:20)
[马显荣]:

SDL公司总部在英国,我们是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一家公司,是本地化领域的全球最大的翻译服务公司之一,也是这个领域最主要的软件供应商。全世界最大的10家公司有9家是SDL的长期客户,最大的50家公司有41家是SDL的客户。SDL的软件产品在全世界的职业翻译里面大概有70%—80%在用,全世界最大的公司都在用SDL管理他们的文档。比如像惠普这样的公司,它的人很多,大概有15万人左右的规模,它在很多国家都有机构和部门,它的产品线路也很多,可能有成千上万种产品,它的研发部门也很多,还有市场部门。你怎么能够保证你这么多部门的措词是一致的,你在惠普的网站上很少会发现一个产品是这么说的,那个是那么说的,因为产品是有关联的,公司的思想是一致的,那你怎么保证。这么多人在全世界各个国家,这个事情是很复杂的事情。

(2009-05-18 14:04:17)
[马显荣]:

第二个问题,你会发现这些部门之间的文件,比如拿中国研发部门起草的和美国市场部门起草的文件,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写重了,那么你怎么保证各个部门之间最大限度的互相利用对方已经写好的文件,就是已经翻译好的资料,不要自己重新弄一个,这个事情是很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就需要一个软件来管理它,SDL对企业就提供这个领域的软件,我们称之为“翻译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不仅管理翻译的过程,还管理整个文档的起草和内容的管理。它的核心就是让你能够跨部门、跨国家重用已经翻译的资料和已经写好的资料,同时保证你已经说好的东西是一致。

(2009-05-18 14:05:26)
[中国网]:

SDL在中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怎么样?目前的金融危机对SDL公司产生了多大影响?

(2009-05-18 14:06:05)
[马显荣]:

我是2007年初到SDL公司的。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在中国的营业额增加了3倍,这其中一部分是国外的订单,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经济发展,所以国外越来越多公司希望把他们的产品卖到中国,所以他们把英文翻译到中文的需求量在增加。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中国的公司现在成长还是比较快的。以前,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主要是低价竞争,现在大家想树立一些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你的语言、文档的当地语言。当地语言以前中国公司不太注重,就是搞一些英文,写的也不太好,反正便宜所以人家也买了,现在如果想增加利润,价格稍微卖高一些,让人家觉得你的质量不错,这个时候方方面面都要注意了。所以语言方面有很多公司开始注重这个事情,他们开始请我们这一类的公司帮他们做翻译。

(2009-05-18 14:06:20)
[马显荣]:

我们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机构,大概在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有我们的翻译机构,我们都是当地人进行翻译,这样的话这些团队同时已经为很多大公司做了很多年的翻译,所以他们都是职业的,质量也相当不错。这样的话,可以保证你的手册在国际市场上,人家一看至少包装还可以。这是中国的情况。

金融危机对SDL公司还是有一定影响,现在已经看出有一些影响了,业务量还是适当的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影响不是非常大。SDL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财务非常稳健。从92年成立以来到现在,每年基本上都在增长,还没有出现衰退的记录,这得益于公司非常稳健的管理和财务控制能力。

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就显示出它稳健的作风的好处。在这个时候我们公司今年没有裁员计划,像英国的公司、美国的公司很多都在裁员,这个行业的竞争对手也在裁员,大概裁员10%左右,我们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相当不容易。我们没有裁员,也没有裁员计划,公司也宣布不会裁员。

(2009-05-18 14:07:44)
[中国网]:

您说到SDL公司主要的一项是提供软件的服务,那么SDL的软件对翻译人员有什么帮助?

(2009-05-18 14:10:21)
[马显荣]:

SDL的软件大体上分两块,一个是对企业,一个是对翻译。对翻译的,它基本目的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个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给翻译的软件不同于金山词霸或在线翻译,我们是提供职业翻译的工具。因为现在所有的职业翻译都在电脑上做翻译,不是在纸上。刚才提到这个产品是有一个连续性的,比如说你的手机生产出一个新版本,它一定是在老版本上改的,一定是在老的手机上做了功能的提升、完善等,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是这样的,除了一个新建立的公司。新建立的公司也是干了一年,有一些积累。

(2009-05-18 14:10:47)
[马显荣]:

所以你会发现,当你翻译一个新的资料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多资料,就是这篇资料里面的很多内容以前都翻译过,这个时候你用人工找很困难,就需要有一个东西,我们称之为“翻译记忆库”,就是把公司历史上翻译过的东西找出来,然后把新的文档和老的文档进行比较,机器会自动比较。它经过比较以后发现,它是以句子做单位,这句历史上翻译过,它就自动把历史上的找出来,或者是这一句话和历史上另外一句话有70%—90%是一致的,它能够把历史上一致的东西都找出来。你会发现如果这句话和原来的话是一样的,它就自动帮你翻了。

(2009-05-18 14:11:34)
[马显荣]:

一般来说,90%或者80%几的往往是这个东西就换了一个型号,比如手机原来是黑色的,现在是白色的,这个时候你翻译的时候对应换一个单词就可以了,所以这样就节约了成本。这个东西我们称之为“翻译记忆库”。这个概念是SDL发明的,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工业标准,全世界在翻译领域制定了翻译记忆库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基于SDL的翻译记忆库。

现在很多公司推出了他们的产品,包括国内也有公司做翻译工具,他们都要采用翻译记忆库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成为工业上的标准。你有了概念以后,能够从历史上找一些东西。有统计数据说,如果这个公司的产品持续翻译的话,就用翻译记忆库。第二年,你会发现你的成本会降低40%左右,有很多你可以在以前找得到,半年以后就开始见效果了。2年以后大概在50%,3年可以降低到60%。而且跨部门之间也有作用,一个公司你会发现这个部门用了翻译工具,产生了翻译记忆库,另外一个部门也可以找到需要的东西。所以这是翻译辅助工具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2009-05-18 14:13:47)
[马显荣]:

第二个功能,翻译辅助工具要保证措词的一致性。如果文件大了,需要好多人一起翻译,否则一个人要翻译好几年,公司等不了。很多人翻译怎么能够保证一致性,第一个人这么说,第二个人那么说,一本书合起来怎么看呢?所以翻译工具就是要让你在同样的东西前面一个人翻译了,你马上能够看见,而且工具会提示你,这句话已经有人翻译了,你照着翻译就可以了。如果出错了,可以改掉,如果没有出错,可以原用,这样可以保证多个人翻译的时候是一致的。

(2009-05-18 14:14:45)
[马显荣]:

另外,你自己翻译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可能翻译好几万字的时候,前面怎么说,后面可能忘记了。如果没有软件帮助你,大家一看就觉得怪怪的。所以软件要告诉你前面是怎么翻的。还有就是软件还会发现你同一个文档的重用,比如说你写一个文件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句子前面已经写过,前面已经翻译过了,电脑会自动把前面的跳出来,直接帮你翻译了。这样的话,我们叫内部匹配,是文档的内部匹配。这种匹配有几种,一种是和历史的匹配;第二种是文档之间的交叉匹配,就是同时三个人翻译三个文档,你会发现这三个文档之间有交叉匹配。还有一种是内部匹配,就是一个文档前后有匹配,软件会帮助你找出来,前面翻的后面可以用。这样的话,保证你的一致性。

第三个方面,就是帮助你管理术语,这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你会发现经常出的问题是比如在产品上,这个东西叫开关,产品的标志叫开关,然后你的手册上叫了另外一个词,你看手册的时候就对不上。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同样一个东西有很多叫法,英文是这样,中文有好几种。你翻译成法文可能也有好多种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翻法,不同的部门拿出来翻有不同的翻译,所以需要有一个术语管理。

(2009-05-18 14:17:02)
[马显荣]: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公司创造了很多新名词,因为产品功能以前没有,必须要起个名字,一个是今后这么叫,不能说同样的功能你取一个名字,他取一个名字,那就乱了。还有这个名字起了以后,要在各种语言保持一致,可能在英文可能是一个新的名词,翻译也不懂。如果说不同的翻译每个人就起不同的名字,这在市场上会起到混乱。所以术语管理首先从英文的叫法上有所定义,这种叫法对应在不同语言里应该叫什么,还有在不同的场合叫什么,这些都要有所定义。翻译工具要管理它的术语。

翻译工具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提供整个翻译的平台。现在的平台是把文章翻分成一段一段的,一句话一句话的,现在的翻译工具都是左边是一句话,右边是对应的翻译,有各种的提示,包括内置辞典、语法检查,还有从翻译记忆库里面找出来,还有术语定义,这些东西都在电脑里面显示出来,要最大的限度的让翻译找到这个东西,要提示它。所以翻译工具要成为一个平台。

(2009-05-18 14:18:38)
[马显荣]:

另外一方面,翻译工具还要进行质量检查,有一些是可以自动检查的。比如说数字,阿拉伯数字经常被搞错了,比如说是1,本来拷过去1就好了,翻译有的时候就敲成2。比如说356,就打成365了,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软件会自动的检查。还有软件对HTML文件,就是网站上的文件,它能够进行检查,你是不是在翻译的过程中给删掉了。文档的翻译中,把原来不该翻的地方就给删了,这样就用自动检查。

还有对一致性的检查,软件翻了以后,还要用软件找一遍一致性。比如句子原来这么翻,一个文档里面相同的句子翻译成两个不一样的,它会提示你,人可以看一下,是故意不一样,还是搞错了。因为有的时候是故意不一样,因为在不同的场合,出现的句子需要不同的翻译。但有的时候是你搞错了,所以软件提供质量方面自动检查的功能。有的时候发现很有用,比如说一些参数经常被人一不小心打错了,这个功能非常有用。

(2009-05-18 14:19:31)
[中国网]:

可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2009-05-18 14:20:36)
[马显荣]:

能够帮助你更加准确。总体说,现在职业翻译用这个工具可以帮助他快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2009-05-18 14:20:54)
[中国网]:

您刚才说的是对职业的翻译人员有一定帮助,可以用SDL软件。但在日常当中,个人想翻译的时候,可能我们用机器翻译比较多,比如说Google、微软提供的机器翻译。但是机器翻译会导致质量比较低,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做机器翻译?

(2009-05-18 14:21:17)
[马显荣]: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你会发现这个公司的文档非常多,像大公司,像联想、中兴通讯等,他们的文档非常多,因为他们现在都国际化了,所以都写成英文。实际上它的产品销到好几个国家,如果把所有的文档翻译成当地的语言的话,成本太高,所以他要挑选一些重点的手册、界面。微软有一个统计,微软真正能够翻到各地语言的只占资料的10%,超过90%没有翻译。有时候你去它的网站上下载资料的时候,有些没有翻译,如果你的英文不是特别好,这个时候有机器翻译自动翻译出来,你大概看得懂就行了,或者英文大体可以看得懂,有的时候帮你翻译,自己对着英文理解一下,也能够知道一些,这个时候非常有作用。所以像微软、Google都提供这个功能,这个功能现在看起来是非常有意义的。

(2009-05-18 14:21:53)
[马显荣]:

第二,对于大文档的翻译,它能够降低成本。比如英文翻译到西班牙文、德文、法文,欧洲语系。欧洲的语言本身就很相近,机器翻译以后再用人重新修改一次,你会发现像西班牙到英文的语言,基本上能够省30%到40%的人工,英文到中文只能省10%—15%,好的能省20%。如果这个量特别大,比如说50万字要翻译成20种语言,这个时候你平均能够省10%就相当多,省的钱很明显。

所以像一些大公司,比如说微软这样的公司,它每一个版本的软件要本地化的时候,它要翻译好几百万字,几十种语言,成本非常高。它随便一省就省下几十万美金,所以大公司都在推进机器翻译,先让机器做第一次,人再做第二次。而且从未来的发展看,机器翻译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所以说翻译工具未来也会和机器翻译集成。

所以机器翻译集成了几个方面,一个是翻译记忆库,一个是翻译历史,历史本来是人已经做过的,基本上是对的。如果是新的句子,完全没有人做过,就由机器翻译。这样的话机器翻译出来以后,人再来做成本降低就非常明显。

(2009-05-18 14:22:51)
[中国网]:

就是说机器翻译还是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2009-05-18 14:27:08)
[马显荣]:

是的。

(2009-05-18 14:27:25)
[中国网]:

SDL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优势呢?

(2009-05-18 14:27:35)
[马显荣]:

SDL能够做到今天有几个明显的优势。第一方面,财务稳健。与能够和SDL竞争的其他公司相比较,SDL这方面做的很好。我们这些年一直持续盈利,而且持续有所增长,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还能够做的比较好,就是抗危机能力比较强,这样你可以信赖。否则现在找你翻译,过几年你不做了就麻烦了。

第二方面,SDL是这个行业的技术领袖,这个行业主要的软件都是SDL公司提供的。在做翻译的时候,我们发现要提高质量,要节省成本,要提高效率,你需要有很多软件的管理。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大企业来说,像惠普这样的大公司,它有这么多的文档,如果有一个有效的软件来帮助它来做这个事情,帮助它来管理这个翻译的流程,控制整个翻译的质量,来统一、集中的管理数据库,这个方面对它的帮助很大。在翻译领域,如果你的翻译工具帮助所有的翻译来提高他的效率,还有怎么样控制质量,你的翻译做的好,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009-05-18 14:27:50)
[马显荣]:

第三方面,SDL在全球的资源比较丰富。我们公司在全球的全职翻译比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多,我们在30多个国家有自己的翻译机构,在我们的数据库里面有2万多个兼职翻译,这些翻译都是经过认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当地翻译机构比较多,世界上差不多主要的语言我们都可以处理。这是第三个方面。

第四方面,我们的体系是经过认证的。因为我们做了十多年,给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公司做这个事情,所以是他们长期的合作伙伴,这个长期的过程就练就了整个流程和质量控制,整个方法是得到验证的。

(2009-05-18 14:31:30)
[中国网]:

SDL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如何来保证翻译质量呢?

(2009-05-18 14:32:51)
[马显荣]:

我们有一个概念,翻译质量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因为翻译是人做的事情,首先你要选好人,人的选择分内部和外部。内部的员工在招聘的时候都要经过测试,测试以后在公司理论上要工作2年以上才会成为正式的翻译,前期都是做辅助的工作。翻译做了两年以后,升为翻译以后,就可以做翻译了。再做两年以上的翻译可以做高级翻译,高级翻译才可以做审校。这样的话,我们通过长期的锻炼,让做翻译的人的水平比较高,这是内部的。外部的人我们也要经过一系列的措施,确实他可以做了,才会让他做。这是首要的,要选对人。

第二个方面,有一个流程。我们公司通过这个过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就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谁来做什么,这个流程按部就班的做,比较容易把这个事情做好。

(2009-05-18 14:33:04)
[马显荣]:

第三个方面,对质量进行监控。我们内部每个office都有专门的人来负责监控质量,定期的抽出每个翻译人员翻译的东西进行监控,看他的质量情况有没有波动,有没有出问题,要及时的总结。

第四个方面,对技术方面的改进,不断提供软件工具,不断完善软件技术。通过技术上保证质量。

第五个方面,与客户不断的沟通,根据客户的要求,要理解客户的需求。

另个方面,我们在给客户做翻译的时候,我们会保证翻译人员的连续性,就是同一个公司,这个公司的首席翻译永远不变,各个语言都有一个首席翻译。这个公司的首席翻译不变,他有一个备份,有一个人跟着他,长期了解,如果他跳槽了,就用这个备份接上。一般说来,如果首席翻译对这个公司了解的越深,对它的产品了解的越透,翻译出来的就会越准确,理解的就会越好。

(2009-05-18 14:34:11)
[中国网]:

就是为了保证翻译人员对整个公司的业务以及产品情况的熟悉程度。

(2009-05-18 14:34:49)
[马显荣]:

对。他翻译久了,就非常清楚这个公司在干什么,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出现一个技术,他就知道该怎么说。

(2009-05-18 14:35:07)
[中国网]:

您刚才介绍在SDL长期为很多世界著名的公司提供服务,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主要有哪些客户?

(2009-05-18 14:35:21)
[马显荣]:

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像微软、惠普等公司都是我们长期的客户。汽车制造方面有福特、博士,就是生产企业配件的,还有克莱斯勒等东西。金融方面,像汇丰银行,还有其他的大银行。宾馆方面也有很多,很多领域都有我们的客户。电子领域有飞利浦等,都是我们的长期客户。

(2009-05-18 14:35:39)
[中国网]:

过去本地化的重点是将国外的产品引入中国,而现在这种需求越来越双向化,很多中国企业的产品走向世界。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当中,对于本地化和翻译领域有哪些困难和挑战呢?

(2009-05-18 14:36:12)
[马显荣]:

第一个问题,包括现在,这个事情得到了公司的高层重视不够,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方面,好多没有找到方法,很多公司都是计较成本。其实语言本地化占整个研发成本1%都不到,就算是提高一些,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第二个方面,我们写文档的习惯,就是对质量要求不高,中文本身都写得不好,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们帮很多公司做,我们发现很多公司的中文都有问题。另一个难点就是英文,现在国内著名的大公司的英文写得都不好,按照出版的质量要求的话,国内的大公司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够把英文达到出版标准的水平。这是很大的问题。

还有国内现在的公司计划性不强,随意性非常强。他们要求你做翻译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东西要你三天做好,因为人每天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如果三天搞定十万字可能要很多人做,那么就对不上了。这是计划性和对事情的复杂程度理解不够,主要的问题在这里。

(2009-05-18 14:36:33)
[马显荣]:

还有就是对成本的概念有一些不太对。像有一些公司,他们很计较当前的成本,这个项目研发经理一看这个很贵,人家很便宜,他可能找当地的分支机构或者是代理商做一些翻译,那么他就忽略了职业翻译,有的人稍微懂一些英文再翻译,这是两回事。我在到这个公司之前就觉得翻译很简单,只要英文看得懂,中文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翻译要求国际上有一个标准,你的错误率要达到很低,不能出错,还有措词要准确。

我们发现做英译中,英语专业的,比如8级的人,大概要训练两年以上才会做好职业翻译,所以还是有一定职业性的。所以国内的公司对翻译的职业性理解不够,这样的话,他没有考虑一个长期成本。比如说,你短期让这个人翻译是对的,但是长期看,他翻译的东西永远都是质量不高的,每次都要重新来,没有历史上的重用和积累。如果有积累,半年以后会发现新的东西,需要翻译的翻译量只有原来的30、40%,很多东西都可以重用。如果原来翻译的很好,你用软件一找,就可以重用,你的长期成本是很低的。

(2009-05-18 14:37:41)
[马显荣]:

我有一次抽了一家公司的东西做了一个统计,如果它做一两年以上,他随便拿一个东西,从历史上70%都找到了,至少有30%—50%是历史上的东西。如果这么看的话,你的薪资多付一点关系不大,把质量做好,每个文档质量都很好,保证用软件来管理,今后的产品可以重用,这样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所以总体上看,国体的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现在还在向从低成本竞争到品牌迈进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路要走。

(2009-05-18 14:38:54)
[中国网]:

在目前的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本地化行业的发展将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怎样的作用?

(2009-05-18 14:39:30)
[马显荣]:

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中国人不能老在世界上靠我们的低工资竞争,我们不能一辈子低工资,中国人肯定也要收入提高,福利提高。收入和福利提高以后,你的成本必然要上升,加上房价、土地价格等。成本上升以后,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可能有成本比你低的,所以我们今后可以竞争不过他们了。我们以前因为成本低,把欧美企业挤掉了,现在随着国家富裕起来了,现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我们也要改善生活。这样我们的企业就需要在全球市场提高一些档次。

(2009-05-18 14:39:47)
[马显荣]:

有几个方面。比如说提高技术含量,另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品质,提高品质最重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建立全球品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语言,语言是一个包装问题,你的产品拿出来,人家打开手册,你提供了当地的语言,如果不能提供当地的语言你很难卖。你要提供当地的语言,这是一个很基本的,这样才能够卖到当地去。提供了当地的语言,而且提供得好,就是由当地人写,包括宣传资料、手册、包装和所有的东西都是当地语言,和当地生产的没有两样。

(2009-05-18 14:40:51)
[马显荣]:

像微软的中文版,在80年代的时候,它没有做中文的时候,我们还做了汉字系统。到了现在它的中文版,现在你会发现在打开Windows的时候上面会发现中文,你没有觉得是老外写的,觉得很顺眼。所以这样本地化企业就帮助你的产品卖到各个国家以后,当地人觉得东西看起来很对胃口。比如某一品牌的手机卖的很好,如果到了每一个国家,法国人一看就不觉得是中国产的,他觉得翻译很好,看起来很顺手,他觉得这个东西很值得,这样你的价格就可以卖到和诺基亚手机一样的价格。

(2009-05-18 14:41:51)
[马显荣]:

特别是在现在的环境下,人民币逐渐升值,我们的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本地化行业绝对是中国企业未来继续在世界经济体系里面、产品销售非常大的推动力。这是一个敲门砖,别的东西都好了,就是语言提供不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在其他方面都做好的同时,就是你要提供当地人的语言,你的宣传手册、操作界面全部要提供当地的语言,而且是提供高质量的语言,当地人会觉得这个东西很舒服。

其实本地化这个行业在推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2009-05-18 14:43:25)
[中国网]:

今天非常感谢马经理做客中国访谈,给我们介绍和这么多中国本地化行业发展的情况。虽然中国本地化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衷心地希望中国的本地化企业能够抓住历史契机,有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感谢您的收看,下期再见!

(2009-05-18 14:44:35)

 


上一篇:本地化服务行业的技术与商业新趋势
下一篇:漫谈翻译和本地化市场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2007年全球翻译公司25 [40449]
 · 缺陷管理工具Bugzill [35121]
 · XLSX,TBX,SDLT [35038]
 · “本地化世界网”介绍 [3382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于本站 | 网站历程 | 使用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本站 |
本地化世界网版权所有,版权所有2003-2008
京ICP备05035404号
网站统计:    论坛统计:
页面执行时间:110.3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