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出处:http://tech.sina.com.cn/it/2008-05-14/15332194662.shtml
导语:《纽约时报》网站今天发表分析文章称,自3年前执掌惠普帅印以来,马克?赫德(Mark V. Hurd)很快就成为了华尔街的宠儿。由于他削减成本和提高营收的措施得力,并且成功整合了多家新并购的公司,其中包括前任卡莉在任时以200亿美元收购的康柏,惠普的利润得以迅速提升。
华尔街的担忧
当赫德宣布,计划以140亿美元收购业绩不佳的科技服务公司EDS后,投资人对赫德的判断力和管理能力的信心开始面临考验。
惠普周二宣布了上述消息,希望该交易能让公司获得与IBM直接竞争的规模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架构管理服务。
但华尔街对这一消息的直接反应显示出对赫德一反常态的强烈质疑。周一在市场传出有关收购的消息后,惠普股价下跌5%;周二消息公布后,惠普股价再跌5.5%,收于44.27美元。
有行业分析师称,尽管赫德近期连获成功,但并不影响投资人对并购EDS的质疑,投资人尤为关注,赫德如何在不进行大裁员的情况下,实现利润翻番的目标。这对于惠普这家需要借助14万雇员提供核心外包业务的公司来说,不啻为一个棘手的任务。
整合高手的挑战 虽然并没有淡化这些挑战,但惠普高管认为,通过收购可以达到削减成本和提升运营效率的作用,赫德在接受访谈时也说:“任何规模优势都归结于执行力。”根据双方协议,惠普外包服务部门将划入EDS的相应部门,而惠普将负责新公司的的不动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后勤部门。
惠普技术解决方案部门执行副总裁安?利沃莫尔(Ann Livermore)称,与康柏合并牵涉到惠普的方方面面,而与EDS的整合面临的挑战要小得多。利沃莫尔一直全权负责惠普的服务业务,EDS的外包部门将由EDS CEO罗纳德?里德梅尔(Ronald A. Rittenmeyer)执掌,并向赫德汇报工作。
赫德在投资人电话会议上表示,EDS可以为惠普带来所需的专业经验和基础架构,“坦白地说,EDS在服务市场比我们更成熟和先进。”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预测,在规模达7480亿美元的全球服务市场,IBM以540亿美元的年收入稳居第一,EDS和惠普的年收入分别为220亿美元和166亿美元。两家公司合并后的规模将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IBM。
但有行业分析师称,该交易将给惠普带来巨大挑战。众所周知,服务业务运营利润率很低,EDS仅为6%,惠普和IBM分别为10%和11%。布兰斯林提醒说,EDS约有一半的收入来自政府和金融服务公司,而这些客户正面临着削减成本的巨大压力。
另外,EDS在服务业的地域转型大潮中误入歧途。最近几年,科技外包被大量转移到美国以外国家,例如,客户支持等工作被外包给印度等国的低收入员工,而EDS有三分之二的员工都在美国。
利沃莫尔表示,将更多岗位转移到海外以降低成本的想法存在合理性,但尚不清楚岗位转移或者裁撤的具体数字,部分是由于公司并未制定具体整合计划。赫德也拒绝透露削减成本的细节,仅表示“将业务模式控制在成本之内非常重要”。下周惠普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时,可能披露与EDS相关的细节。
赫德控制成本的能力毋庸置疑。他在上任伊始,就裁减了1.5万多名员工。不过,到今年,惠普的员工总数又增至17.2万。
惠普周二在初步财报中称,在截至4月30日的财年,公司的利润为283亿美元,每股盈利80美分,略超分析师预期。上一财年,惠普的利润为255亿美元,每股盈利65美分。
挑战背后的机遇
Forrester分析师克里斯汀-费鲁茜?罗斯(Christine Ferrusi Ross)认为,由于EDS被惠普收购后,大部分业务将保持独立,因此给惠普带来的麻烦比收购康柏要小得多,“之所以出现这种(整合很困难)的论调,是因为这是一笔规模如此大的交易,涉及大范围重组。”她认为,重组过程更多是赫德将自己在惠普打造的次序推行到EDS。
布兰斯林认为,该交易为赫德提供了一个机会,证明自己具备掌控硬件以外业务的能力,而且从长期来看,华尔街最终将认可这笔交易,“三年后,当我们回头来看,会说这是一笔不错的交易。但在未来六到十二个月,情况将比较糟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