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联系本站 English
首页
| 登录论坛|
| 新闻 | 观点 | 本地化 | 培训 | 测试 | 招聘 | 国际化 | 知识库 | 专题 | 会员区 | 本站月报 | 关于本站 | English |
用户: 密码: 验码: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本地化>>本地化基础

本地化生存
  发表日期:2008年3月29日  共浏览2327 次      作者:崔启亮  【编辑录入:giltworld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我的一位北京的朋友给我讲起他第一次到他未来岳母家拜访的经历,寒暄之后,他岳母问起他是做什么工作的,这位老兄不无自豪地说,他最近应聘成功了一家大型本地化外企。他岳母显然没有听说过“本地化”这个三百六十行以外的新行当,非常不解和关切地问到:“什么是本地化?本地话(化)不就是北京话嘛?”。

我的这位朋友一时显得有些窘迫,不知道怎样给老人家讲清楚什么是本地化,本地化是干什么的。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和这位大妈一样,对“本地化”这个时髦的新词感到很陌生,甚至怀有几分神秘感,毕竟本地化是一个崭新的语言服务行业,国人对此行了解的不多,精通者更是凤毛麟角。

本地化落地生根

本地化这个行业诞生在10多年前,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软件的国际化的兴起,而形成的提供语言文字和技术服务的新兴行业。

由于国外的大型软件都是使用英文开发的,由于以英文为母语的人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不多,为了获得更多软件用户,软件开发商需要将英文软件翻译成当地用户使用的语言后发布,这个过程称为软件本地化,在我国俗称软件汉化。

现在软件本地化已经成了软件全球销售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日常办公和学习使用的各种软件,例如微软的Word,Excel等软件,大部分都是国外软件的中文版本。软件的菜单、窗口和帮助都是中文,克服了英文的语言障碍,用户感觉好像是在国内开发的一样,这就是软件本地化的好处之一。

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因特网的广泛使用,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提出了更大的需求。企业或产品要成功实现国际化,必须首先进行彻底本地化,本地化促进全球化,已经成为很多大公司的发展策略。

当今社会是各个行业分工趋于细化的时代,为了使软件或其他产品更好的进行不同语言和市场的本地化,加快产品上市的速度,大型跨国公司更愿意将本地化服务外包给提供专业本地化服务的公司,促使本地化这个新兴行业在世界范围内遍地生根,逐渐成长壮大起来。

我国的本地化行业是从1993年前后开始兴起的,经过了10多年的实践,在规模、技术和服务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本地化行业从创业初期的步履蹒跚,到如今行业的快速发展,凝聚着众多本地化行业人士的执著追求和不断探索。

本地化从北京辐射

国内的本地化行业最初是从北京萌芽和兴起的,大约1993年前后,北京即出现了专门从事软件本地化服务的公司。

彼时国内正在经历从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国内本地化服务的空白与国外大型软件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带来的本地化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当时国内本地化市场上,本地化公司基本上是坐等客户找上门来,一些具有敏锐市场眼光的人士率先在北京“试水”本地化服务,攫取本地化的第一桶金。

在1995年到1998年期间,是国内本地化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批当今坊间成名的本土本地化公司纷纷成立。在这期间更多的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成立分公司,争夺中国这个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大市场。这批成立的本地化公司无不受到客户的积极支持和培养,从技术的培训到项目运作的指导,可谓事无巨细。正是由于这些大型客户的信赖,北京的本地化公司从创业时的懵懵懂懂、磕磕绊绊,到如今的规模化和多元化经营走过了10年的风雨历程。

国内本地化公司最初的业务绝大多数都是为客户提供简体中文的本地化翻译服务。可能不少人对于翻译的理解还停留在一本砖头厚的字典,加上数页稿纸,边查字典边在稿纸书写和修改译文的程度,而对于本地化翻译这个行业可能就更加陌生了。

其实翻译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焕发了新的生机,而且增添了很多丰富多采的业务内容。其中表现最为活跃的当属科技翻译这个新型的翻译分支,目前的科技翻译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和多语言化发展。

本地化翻译是科技翻译的一个分支,它的工作流程更加规范,质量控制更加严格,内容的更新更趋频繁,本地化翻译工具广泛使用。由于国内本地化公司的客户大都来自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所以本地化翻译是典型的外向型服务,属于科技翻译的高端服务。本地化公司与国内多如牛毛的大小翻译公司在经营思想、客户群体、运作模式、游戏规则和价值趋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

近两年来,随着软件外包在我国的兴起,国际软件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软件开发模式的改变,我国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加强软件外包的支持力度,北京的几家靠软件本地化服务发展起来的本地化公司,不约而同地向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转变,有些已经成为中国外包“国家队”的成员。

向外包转变具体表现在业务类型、人员规模和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从业务类型上看,大规模地提供软件外包测试最为抢眼;从人员规模上看,公司的专职员工每年翻番,这从这些公司每天都在各大招聘媒体上发布招聘广告的火爆程度上可以得到印证;从服务方式上,以前的本地化服务都是在本地化公司内部完成,现在的软件外包测试很多都是外派到客户的公司进行现场测试。

就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小插曲。北京一位从事证券行业的S先生主动与笔者取得了联系。这令笔者多少有些差异,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金融证券行业的本地化需求在国内还没有多少明显的增长,莫非这位先生需要本地化服务?

交谈之后,笔者终于明白S先生的真正用意。他言说今年五一期间全泡在网上查询本地化服务行业,当他看到北京众多本地化外包公司快速增长的信息后,敏锐地感觉到这个行业巨大增长的市场潜力,因此希望了解以下这个行业的现状和前景,看是否需要进入这个行业,由此可以看出本地化行业在北京迅速发展的影响程度。

无论从公司规模还是业务结构等方面,时至今日,北京的本地化公司仍让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本本本地化公司不断壮大,同时国际上大型软件本地化公司纷纷在北京成立分公司,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并且已经形成了局部区域优势、规模在扩大,行业品牌逐渐形成。国内的本地化行业率先从北京兴起,如今本地化的火种正由北京向全国蔓延,形成燎原之势大有可能。

深圳本地化热土

五月的深圳,树木葱茏,火红的杜鹃花竞相绽放,散发着初夏的信息。

应深圳本地化翻译同行的邀请,笔者于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前往深圳与本地化翻译同行进行交流。

纵观国内本地化行业的区域发展布局,从行业规模和影响力来看,除了北京,深圳是第二个本地化行业迅速发展的城市,这很可能得益于深圳作为特区的先天性地理区域优势,也与大型本地化公司的辐射示范效应有关。

到深圳后与笔者交流的A公司是一家翻译公司。这家公司七年前成立,主要面向国内客户进行文档和手册等的多语言翻译和产品手册的技术写作,目前专职员工已经超过20多人,在当地翻译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先后成为深圳华为、中兴等公司的主要语言服务商。

表面上A公司的业务稳步提高,但是该公司的总经理却感受到一些无奈。在深圳像A公司这样规模的公司还有多家,而且业务类型彼此雷同。近年来,随着华为、中兴、TCL等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的不断实施,其产品的各种文档语言翻译服务的外包需求提高较快,成为当地翻译公司争夺的一块蛋糕。据了解,为华为公司提供翻译服务的公司曾经达到17家之多,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国内科技翻译市场很不成熟,缺乏共同遵守的行业准则,各家翻译公司争取客户的手段,惯用的不外乎两条:第一,拉关系,与负责翻译外包的客户负责人搞好个人关系;第二,拼翻译低价,国内客户往往看谁出的价格低,谁就能获得更多份额的翻译业务。

价格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伤人,也可以损己,低价竞争的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两败俱伤。另外,很多没有翻译实力和人员的翻译公司往往将低价竞争来的项目层层转包给自由译者,翻译的流程和质量无法保证。

面对这种状况,A公司开始考虑业务转型,常是从面向国内客户的翻译服务向为国为客户提供本地化翻译服务转变。虽然本地化翻译也属于翻译的分支,但是与传统的翻译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转型初期必然经历阵痛和代价。包括经营思想的变革,客户定位的重新调整,业务流程的改进,部门组织结构的调整,新员工的招募和培训,项目管理和技术工具的学习等过程。凡此种种都需要尝试和实践,才能趟出新路来。

与A公司从传统翻译向本地化翻译转型不同,与笔者交流的另一家B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立足于提供本地化服务。B公司近10年前在深圳成立,多年来一直面向国外客户提供专业的本地化服务,在深圳本地化市场上属于业界知名的本地化公司,赢得了众多国外直接客户的信任。

B公司的总经理G先生对本地化行业的认识相当深刻,与他聊天感觉经常是耳目一新,这得益于G先生近十年的公司经营和客户交流的最佳实践。

据G先生介绍,该公司始终定位于提供亚洲语言本地化服务的专业本地化服务商。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专注和深入,他相信只有专注才能深入,只有深入才能做到最好。该公司专注于提供英文到中日韩三种语言的特定专业领域的本地化服务,精耕细作,不求大而全。

当笔者问起北京的一些本地化公司很多向软件外包服务商转变,提供现场测试的外包服务,对此B公司如何看待时,他的回答很直接,B公司不准备向软件外包转型,仍然坚持专注于本地化。当问起其原因时,他说他们公司目前没有大量的测试业务需求,另外,他对软件外包测试的前景还没有足够的把握。

笔者提到北京的一些本地化公司转型外包,业务多元化经营,规避业务风险,提高营业额时,G先生没有正面回应,他说以前有一种观点:“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现在更流行的观点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且把它看好”。他很欣赏的一句管理名言是:公司的战略重要的是明白不做什么。B公司始终明确哪些业务是不做的。

B公司一贯坚持与客户和国内同行联系,倾听客户的需求,与本地化同行合作。作为总经理,G先生经常到国外参加国际本地化行业协会主办的论坛和会议,发表演讲,参加专题讨论。通过交流,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宣传B公司的形象,寻找业务合作伙伴。另外,B公司积极加入国际本地化行业协会,重视在国际本地化行业的各类媒体上进行公司宣传。

当笔者谈及目前本地化公司的人员流动性很高,给公司造成业务质量的波动,甚至客户的流失等问题时,G先生显得颇为自信。G先生介绍,近年来B公司的人员流动率很低,具有三年多工作经验的公司员工较多。B公司虽然是典型的国内公司,但是员工待遇和工作环境丝毫不逊于国际同行公司。他们的员工上下班不需要打卡,员工根据项目需要自行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更重要的是该公司较早进行了员工持股的改革,员工每年拥有约25%的公司分红。另外,该公司建立了成熟的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员工对公司有一种归属感。

从去年开始,B公司在专注于提供亚洲区域语言本地化翻译服务的基础上,加大了多语言本地化桌面排版业务,目前可以提供面向亚洲和欧洲主要语言的桌面排版服务,另外,本地化工程服务的业务也有了较快增长。但是所有这些新增长的业务都与本地化业务紧密相关,符合B公司一贯坚持的专注、深入的理念。

除了B公司之外,深圳还汇聚了一批国内外本地化行业的众多公司,包括来自国外的大型本地化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分公司,也包括像B公司这样的其他本土本地化公司,还包括像A公司那样的由传统翻译公司向本地化转变的公司。本地化同行的同城竞技,形成了深圳区域品牌,期待深圳这方热土,不断演绎出本地化的更多奇迹。

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内本地化行业的区域分布很不均衡,国内本地化的需求才刚刚萌芽,本土本地化公司的品牌还没有获得广泛认可,本地化行业对于很多国内人士而言还知之甚少。本地化行业发展仍不成熟,行业处于不断动荡之中,公司之间的各种购并和联合时有发生,资源整合和业务转型不断上演,国内本地化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
下一篇:浅议软件本地化工程师的基础技能和职业素质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2007年全球翻译公司25 [39869]
 · 缺陷管理工具Bugzill [34652]
 · “本地化世界网”介绍 [32702]
 · XLSX,TBX,SDLT [31886]
 
 相关文章:
敏捷软件本地化:特征、策略与实践 [3937]
南京学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诚聘软件本地化翻译(校审),软件本地化工程师 [7792]
亚马逊(中国)公司招聘本地化主管 [5774]
20140424北京交通大学讲座:本地化行业与本地化工程 [13099]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于本站 | 网站历程 | 使用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本站 |
本地化世界网版权所有,版权所有2003-2008
京ICP备05035404号
网站统计:    论坛统计:
页面执行时间:125.0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