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一提到不规范的翻译公司,往往会说某某翻译公司一个专职翻译都没有如何如何。目前大多数翻译公司不但宣称自己有多少专职翻译,而且宣称有成群的博士、硕士、专家、教授、海归翻译。前两年在讨论翻译准入时,有人甚至提议要把有多少名专职翻译作为入准标准。(本人不看好准入,详见我 2004 年写的《翻译市场准入之我见》)
似乎大家有这样一个假定:没有专职翻译人员 = 没有质量保证
真的是这样吗?
2005 年前后,本人几乎走遍了欧洲各国及美加的数十个城市,访问了几十家大中型翻译公司。这些欧美的翻译公司大多数一个翻译都没有!个别公司有语言方面的专家,但都不做翻译,而是做质量控制、词汇确定等翻译管理工作。这些公司主要由两种人组成,一种是客户经理,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服务;另一种就是项目经理,实际进行项目运作。具体的翻译则由遍布全球的自由翻译完成。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国际翻译行业有个惯例,一般要求翻译将外语翻译成母语,不建议将母语翻译成外语。在这这种背景下,以美国的翻译公司为例,如果该公司翻译 30 种语言,则很难各个语种雇几个翻译的。不是招不到,而是养不起。
其实说来说去无非是要保证质量。保证翻译质量无外乎两个方面:合格的翻译 + 适当的运作流程:
合格的翻译:
不管是专职翻译还是自由翻译,翻译公司需要的无非是合格的翻译。专职翻译和自由翻译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欧美翻译公司一般有一套招募流程,涉及信息收集、资质验证、流程培训、质量监控等环节。
人员招募似乎不难,发招聘启事就行。但资质验证就不简单了。翻译领域众多,没有哪个翻译能全部胜任。如何在成千上万的翻译里找到你需要的翻译,恐怕像大海捞针。某个已经关闭的翻译工厂曾号称有数万名翻译在其数据库中,但没有经过资质验证,实际没有任何价值。
找到符合资质的翻译后,还得进行培训,从流程、工具到语言风格,需要培训的内容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说清的。
国内有多如牛毛的翻译公司,悲哀在于这些公司大多就收集翻译人员信息,其它工作一概没做。一说资质就声称自己有多少博士、教授翻译。拿到一个订单后就找个大概合适的翻译做,做完后就直接发给客户了。没有真正使翻译的整个过程进行“增值”,只是做了个倒手买卖。因此也难怪国内的自由翻译总觉得公司是多余的,客户直接找他不就行了。这其实是个误解。
1998 年博芬起步时是软件公司,承接软件本地化项目后想将翻译外包给翻译公司。找了当时比较知名的深圳图书馆翻译公司,发了一篇网络方面的测试稿。拿回来时发现译者把 switch 全部翻译成开关。地球人都知道在网络里 switch 是交换机。当对方问译稿如何时,我们说没通过,于是就举 switch 的例子。对方振振有词地说他们肯定没错,翻译是计算机研究生毕业的!我实在有点哭笑不得,这就是他们判断质量的标准。
从此之后我们就无法相信翻译公司了。博芬也就变成了既不是翻译公司,也不是软件公司的所谓本地化公司。
运作流程:
有了合格的翻译,不等于项目就有质量保证。要保证实际项目质量还得有流程上的控制。我说的是真正的流程控制,不是说说而已的流程。
很多翻译公司都说自己有流程,一翻、二审、三校、四改、五.... 然后报价却低于正常水平,你相信这个流程吗?
还有一些公司,好像觉得流程越复杂越好,搞出个十几二十道流程。其实流程越复杂,就越容易出错。我接触过一些翻译公司,其实都没有严格执行其所宣称的流程,而是信口开河地乱吹,而且吹牛前不打草稿,最后不能自圆其说。
此处无意讨论流程细节,只是想说明流程是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论:质量的保证和有没有专职翻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有完整的资源管理和项目运作流程,保证质量并满足客户需要,就能成为优秀的翻译公司。
本文出处:http://l10n.blog.sohu.com/113802903.html
|